close

很久以前看過孫運璿的傳記。因為孫資政也是山東人,所以看起來格外有親切感。孫資政事母至孝,因此老太太在書裡面也佔據了若干篇幅。其中最記得的是,傳記作家因須採訪孫資政,而常常去孫家,所以老太太也和他們很熟。有一天,老太太高高興興的留他們吃飯,說「今天吃餃子喔!」,表示是用她認為的好東西來款待客人。傳記作家寫出這件事,以彰顯孫家人的節儉與質樸。雖然在當時吃餃子,已是稀鬆平常的事了,但是對老太太來說,餃子真的是好東西啊!

而到了現在,很多人為了圖方便省事,會煮些冷凍水餃當做一餐或是宵夜。水餃,什麼時候從年節的必備的佳餚,變成了方便易得的平民化食品?這應該是慢慢改變的。。

我想可能因為餃子的單價低,如果是女生或食量小的人,吃餃子比起吃便當來,更經濟實惠,就算是另外再加點一碗湯,價格也不會太高。而且有肉有菜有澱粉,是營養均衡的一餐。還可視個人須要,隨意增減數量,內餡也可隨各人的喜好來選擇。如此就變成升斗小民都愛吃的食物。後來冷凍食品興起後,因為冷凍餃子的方便性,就更為大家所接受了。

在北方人的心目中,餃子自有其崇高的地位。有很多諺語也跟水餃有關,比如「舒服不過躺著,好吃不過餃子」、「上馬水餃,下馬麵」等等….可能因為從前物資缺乏,想要吃白麵粉較貴而較困難,一般老百姓都是吃雜糧。饅頭、麵條都能用雜糧製作,但水餃好像沒辦法,所以水餃就顯得「嬌貴」了起來。誰知道日後,雜糧又變成「王道」哩!

在媽媽的心裡,餃子也有著無可取代的地位。每次遇到節日,如果問媽媽想吃點什麼?她會想一會兒,然後說「嗯過節嘛!我們吃餃子吧!」而且屢試不爽喔!一年中除了三節之外,農曆的二月二、七月七(七夕)、九月九(重陽節)、祭灶等等,無論菜色多寡,豐盛與否,餃子都是一定要的。

一年之中的節日裡頭,只有清明節是不吃餃子的,要吃白煮蛋和烙餅。吃烙餅時,會有很多事先製作好的配料:肉絲、蛋絲、小黃瓜絲、綠豆芽等等,再加上蔥段和甜麵醬。也可以把上述的材料再加入泡軟的粉絲,炒在一起,上面再鋪上一張煎得薄薄的蛋餅(現代人稱之為「蛋皮」),就成為館子裡常見的北方名菜「合菜戴帽」啦。也是像吃潤餅一樣,各自把烙餅鋪平,放入愛吃的配料後捲成一大卷。北方人果然豪邁,烙餅比起潤餅來是又大又厚又Q彈,吃這麼一卷後,很少有人需要再吃第二卷!

媽媽是很注重養生的,所以我們家的餃子餡雖是葷的(素水餃因為菜餡會散散的,很難包,一般家庭也很少包素水餃),但是肉放得很少,只是有點肉味而已。近年來媽媽又發現了新方法,購買相同份量的豬後腿肉(選瘦一點的)與雞胸肉(脂肪較少)。一起請肉販攪成肉末後做內餡,可以少吃一點油脂。

我們家到現在還能自己包餃子,也是全虧有媽媽。我們家裡我這一代的女生,雖然未婚時從沒煮過飯,沒有洗過衣服,可說是家事白痴。但是包括家裡的男生也全部都被訓練得能擀皮、包餃子。但是和麵、調餡等前製作業都還是不成。再下一代,手腳雖然比較慢,也還能擀出漂亮的餃子皮。我們從小就吃慣了手擀餃子皮,看到外面機器製作的餃子皮,完全沒有興趣。因為姑且不論內餡合不合口味,光看餃子皮,就已經不符合我們心目中的餃子啦!

外面賣的那些以「皮薄餡多」著稱的餃子,我們看了就不想吃。也不懂為什麼要「皮薄餡多」?皮是主食,很重要的耶!不好吃怎麼成?餃子皮如果要好吃,怎麼可能會很薄?很薄又怎麼可能有Q勁?那吃起來豈不是太不過癮了嗎?如果是類似鼎泰豐的江浙式或其他港式的點心,那我贊成「皮薄餡多」!但是餃子?我堅決反對!可是除了北方人以外,好像說了也沒有人聽得懂。所以我們在外面,從來不想吃餃子,覺得那些好像都是「山寨版」的。哈哈!可能我們是山東人,比較愛吃麵食,所以才會這麼挑剔吧?!我覺得就像好吃的滷肉飯,或牛肉麵,應該不會以飯(或麵)的量很少,作為宣傳重點吧?!

餃子和麵時頗有講究,有謂「軟麵的餃子,硬麵的麵」。是指餃子的麵團要軟且Q,而麵條的麵團要略硬而有勁。媽媽和麵時,全憑多年的經驗。要加多少水,會因溫度、濕度之變化而有所不同。媽媽無法以口頭解釋其中的差異,想要教導兩個笨手笨腳的女兒都能學得會….嗯,恐怕是很難!呵呵!

年夜飯裡面的必備佳餚是當然是「元寶」,也就是錢餃。小朋友也會很捧場的大吃特吃,完全沒有平日痛苦吃飯的表情,個個「奮勇爭先」。

我們家的餃子,如果請美食家來評鑑,可能只是普普而已,卻是家人最愛的味道。每次包餃子時,雖然餃子是又胖又大,份量很足,但是每個女生都至少能吃約15個左右。哈!!很驚人吧!餃子餡比較常吃的是:大白菜、瓠瓜、高麗菜。雖然我最愛大白菜的清甜,但是大白菜很容易出水,雖然已事先去除過水份了,但以我們業餘的功力,自然包得很慢,又常常邊包餃子邊談天說笑,不一會兒,一盆大白菜的餡料已經是「汪汪一片」啦!變得很難處理,雖然有點遺憾,但久而久之也就捨棄了這一味。

吃水餃時若是配大蒜,那樣最對味。但是我們並不是粗獷的直接吃大蒜瓣,而是用舂臼先將大蒜瓣搗成蒜泥,再加入醬油、蔴油、醋,攪拌均勻。而且不是事先調好味道,要先嚐嚐餃子,如果餃子味道剛剛好,那蘸醬裡的醬油就少加一點,甚至不用蘸也沒關係。而用不著的蘸醬,還可以拿去做涼拌菜。我發現很多人吃餃子時,還不知道餃子的味道到底鹹不鹹,就先調好了一碗醬,而且有時雖覺得有點鹹,卻還是蘸個不停哩。

IMAG0933.jpg  

麵粉加入適量的水和勻,最好慢慢一點點的添加,以免一次加太多水而「潑出去的水收不回」

IMAG0858.jpg

揉好的麵團,左邊光滑的是正確版,媽媽揉的。右邊的是NG版,女兒揉的。功力真的是高下立判。

IMAG0861.jpg   

手擀的餃子皮

IMAG0937.jpg   

媽媽的水餃又胖又大,非常有山東大嬸的風格喔!而且光用看的就知道,這餃子皮是有勁道的唷。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slihwang102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