餐飲是與每個人的日常生活都有緊密關係的行業,所以每個人都應該有些想法。以下是我個人的想法:服務是很針對個人的,好與否,取決於顧客的感受,而非業者單方面、一方情願的看法。比如:有人喜歡服務生詳細的介紹菜色,但有人很怕服務生一直在噴口水,寧可安安靜靜的上菜就好。CSI中的「莎拉」曾說「我吃我自己做的三明治就好了,我可不想在食物裡有別人的DNA!」(大意如此)。所以要做到「盡如人意」似乎是不可能的吧!?只能盡量照顧到多數人的要求。

 

有一次去一家日式餐廳(日式風格而已,並不是真正的日本料理店),無論菜色、裝潢、服務都不錯。但有一點很奇怪:只要有顧客進入店內,所有的服務生都要大喊「歡迎光臨」,感覺很破壞氣氛,因為那是個還滿幽雅的餐廳,而且並不是真正的日本料理店!我們去日本時,有去過一個還有點貴的餐廳,服務生是靜靜的,迅速的迎上來,滿面笑容的招呼來客。服務,不是有口無心的嚷嚷而已。

 

因為他們有「意見調查表」,我們就把這點寫下來,並形容為「很像是坐在7-11用餐」。經理有過來詢問,但我覺得年輕的她似乎並不了解我們的意思,而認為那才是表示他們的服務熱忱。

 

另一次,女兒去一家也是還不錯的餐廳,但服務生的熱忱令人畏懼。不論你在聊天或做什麼,只要他要上菜或收盤子之類的,就要你對他全神貫注,不想不注意都不行。結果在「意見調查表」上服務欄勾「普通」。他還追出店外,問「為什麼是普通?」。表情認真得讓人覺得好害怕。

 

賴聲川導演的舞台劇《那一夜,在旅途中說相聲》裡,對於服務生的「不好意思喔!」,諷刺得淋漓盡致,全場都很會心的大笑不止!而且中場休息時,還聽到很多人在討論。因為這句話可說到處都聽得到,但是說的人都好像是「小和尚唸經,有口無心」。無論是內心、表情、語氣,完全感受不到有一絲絲的「不好意思」哩!只是當做發語詞而已。

 

更令人受不了的是「口齒不清」。我並不要求有多麼的「字正腔圓」,但是起碼要聽得懂吧!字與字之間稍微分開一點,而不要糊成一團。這種人會把「不好意思」唸成「罷襖一」,這樣怎能感受到他們的服務熱忱?有人說我太挑剔了。「現在口條無論多麼差的人都能當演員,服務生哪能要求那麼多?」也是啦!怎麼辦咧?

 

新手的不用心也讓人很抓狂!有一次出去吃飯,我們5個人點了5份,共3種不同的套餐,也就是說有兩份是重覆的,送來時卻是5份都不同的套餐!令我們好遲疑。因為該店看起來是小本經營,讓老闆因為新進員工的疏失而有損失,有點不忍心。還好老闆很快決定重新再做兩份,而且態度很好。那位新手的錯誤很多,這只是其中之一而已,但總歸一句,就是「不用心」。點餐時,最後一定要整理好,並重覆唸一次,才不易出錯,這應該是最基本的吧!

 

「音量太小」也是個問題。前不久,去速食店買早餐。因為天氣熱,套餐裡的飲料我想選冰咖啡。年輕的美眉說:「如果……冰咖啡……加10元」。以上「……」的部分,都是我聽不到或聽不懂的。按照以往的經驗,通常要「蛤?!」個2~3次,才能完全了解。當時就索性依照聽到的「關鍵字」,答稱「好」! 但是只能聽「關鍵字」?!這不是我在聽英文或日文才須要做事嗎?為什麼在我土生土長的土地上,卻聽不懂時下年輕人說的話???

 

不過有一次去W飯店,是完全不同的經驗。台北W飯店剛開幕不久時,我們去吃自助餐。菜色、裝潢等自是不在話下。服務生全都是帥哥、美女,且服務親切、活潑,頗有美式風格。結帳時,因為是由我刷卡,帥哥服務生拿簽單來時,有略為交談數語。事後,女兒問說「他剛才聲音好小,我一個字都聽不到,可是妳都聽得懂,對不對?」真的耶!難道這就是江湖上傳說的「密音傳耳」???他為了不要影響其他客人,而降低音量,但還是能使我完全了解他的意思,而且不須要一再重複,一次o.k.。佩服!佩服!可見該餐廳對員工有充分的訓練。

 

而離開台北時的感受又不同。我們在外地的經驗不多,可能沒有什麼參考價值。我個人是覺得一般來說,態度都很親切,可是那種親切比較是像對待家人、朋友等熟悉的人,而不像是對待顧客。這樣子到底好或不好?可謂見仁見智。我是覺得還滿溫暖的,可是也有人不喜歡,覺得明明就沒有那麼熟,卻表現得好像很熟似的。所以還是取決於顧客個人的感受吧?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slihwang102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